【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近年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业灾害加快了智慧农业,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农业方面已经使用遥感卫星进行监测管理,能够协助农业管理者迅速获取农业信息。
具体来说,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对哪些内容进行监测呢
农作物类型、种植面积监测
在开展遥感监测时,应当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等展开监测,这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在卫星遥感影像上的特征信息存在差异,在利用各种监测技术的时候,可以协助农业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等规划,这可以为后续优化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充足的数据参考依据。在使用农业遥感卫星监测农作物种植状况的时候,可以协助管理部门合理安排农田地块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遥感观测效果。
农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
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影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工作人员在使用农业遥感卫星展开监测管理的时候,可以在农作物叶片位置、冠层位置使用光谱测定方式用于探测农作物是否出现病虫害问题,为后续设计病虫害防治策略能够提供数据依据。再加上农作物散发出的荧光信号和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测农作物荧光发射强度展开病虫害监测工作。
土壤墒情情况监测
在土壤监测中,主要需要使用农业遥感卫星检查土壤的水分含量、水分蒸发情况,便于以此为依据安排灌溉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在对土壤水含量信息展开遥感监测的时候,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应用穿透力较强的微波开展监测管理,保证地表植被能够进行穿透管理,在获得土壤墒情信息以后,尽可能减少地表植被对于土壤遥感监测信息产生的直接影响。
那么,遥感监测技术又有哪些实际应用案例呢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构建山东省“两区”动态监管平台
在数字化改革的当下,为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构建山东省“两区”动态监管平台,打造智慧农业高效监管新模式。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气象等多源数据,并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核心,采用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按照作物生长特征,构建“作物长势监测”、“遥感产量预测”等模型,及时对耕地和作物类型、长势、产量进行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及分析,并将整合后的监测数据具体落实到地块,协助管理部门掌握作物生长过程的状况及相关指数,及时对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为规模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提供数据基础。
遥感团队实现对黑龙江省万亩耕地精准检测
遥感技术不仅做到精细的作物分类、作物种植结构的提取,还可以获取时间、空间动态的农作物土壤、地形、气候等一系列的时空数据。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土地遥感团队建立了基于互联网+遥感+物联网的农业信息精准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农场、地块的作物分类、长势与灾害定量监测,为农户提供了个性化农业信息的精细服务,也为政府、民政、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宏观管理、农业补贴发放、灾害救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东北农业大学土地遥感团队实现了对黑龙江省近8000万亩耕地农业灾害的逐旬、具体到田块尺度的时空动态精准监测,实现了农业保险理赔的定量化、科学化。智慧农业方面,传统方法只能网格采样,大量测试土壤养分进行精准管理分区,耗时耗力成本高。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得田块尺度的土壤养分、不同时期作物的长势和产量,构建了快速、低成本的精准管理分区技术体系,使得定时、定位、定量、定配方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成为可能。此外,依托遥感等空间技术,可以为绿色农产品动态监测、有机认证提供关键技术,保障了农民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转变。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作物的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应用于作物的长势监测、灾害监测、精准管理等。我国属于农业大国,遥感卫星监测的使用,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