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安防设备网>资讯列表>数智时代 各省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企业推荐

更多

数智时代 各省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2023年05月20日 08:39:44 人气: 114 来源: 智慧城市网整理
  【智慧城市网 政策法规】数智化日益发展,政务也搭上科技的“快车”,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政府政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为民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近期,各省市纷纷出台有关“数字政府”的文件。
 
  吉林省:打造协同高效数字政府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吉林省出台《吉林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遵循“全省统筹、省建市用”模式, 建设以“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业务协同集成和数据资源共享,全面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政务服务、智慧办公、社会信用、市场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深度应用,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黑龙江省:以“数跑龙江”为统领 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黑龙江省将以“数跑龙江”为统领,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品牌,高质量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规则体系、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建立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以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河北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河北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近日出台《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河北省将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服务,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河北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根据《意见》,到2025年,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政务运行、政务公开等政府履职领域业务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云、网、数据、共性应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河北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建成。
 
  江苏省:全面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着力健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全面推动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着力完善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方面,将探索建立省级首席数据官制度,进一步健全设区市首席数据官制度,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有序、协调有力的全省一体化数据管理新格局。提升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标准化、批量化安全交换能力,探索研究“数联网”新型数据共享融合方式,高效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数据流通共享。
 
  天津市:推动数字化政务服务促进数字化发展为数字政府建设打下基础
 
  天津市出台《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前,持续推动数字化政务服务业务中台与各业务办理系统深度融合,将职能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推动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多渠道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运营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有效促进全市数字化发展,为天津市数字政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浙江省:以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创新服务数字政府建设两个阶段目标
 
  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以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创新施政理念、履职方式、服务模式、治理机制,推动公平服务普惠便利化、政府管理透明公平化、政府治理精准高效化、政府决策科学智能化。明确了浙江数字政府建设两个阶段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政府履职核心业务数字化全覆盖,“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基本建成,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以数字政府实战实效助力实现“两个先行”;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为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和法治保障。
 
  结语: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有利于使决策走向科学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社会治理精准化程度,便于社会治理;数字政府下的政府治理体现民主化,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